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醫療或遠程醫療模式均被視為提供便捷醫健服務、助力分級診療、疏通雙向轉診和專家咨詢服務的中國式“城際高鐵”——方便、快捷。是否降低了醫療服務綜合成本,協調了優質醫療資源(專家醫生群體)等,尚無循證調研或客觀大數據研究。
健康小屋,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搭建的一種全局的健康檢查方式,由政府主導,公共衛生機構提供,或者企事業單位、社區、養老機構等自建,以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務,提高轄區人員整體健康水平,樹立完善的服務品牌。社區還將以“
健康小屋”為載體,加快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健康檔案資源共享,檢測數據互聯互通,使全區居民就醫、保健更方便、快捷。
實行慢性病“
健康小屋”管理法,將社區內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在“
健康小屋”內實施。中心組建了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及防保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式服務管理團隊,以轄區行政村(社區)為單位,將慢性病患者分為若干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每名小組10-12名患者。管理團隊在半年內要為每個小組安排6次活動,小組成員需要到“
健康小屋”參加血壓血糖監測,健康教育講座,個性化健康指導,相互交流學習等活動,“在醫生保駕護航的情況下,自己照顧自己”。為提高慢性病患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管理團隊為每位小組成員建立了自我管理監測手冊,組員根據自己情況真實記錄相關信息,并建立學分檔案。對得分較低的慢性病患者,中心加強指導力度,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