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年時間對山區居民開展健康素養集中干預后,經前后兩次調查,山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高,尤其是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方面有較大的增長幅度,說明山區居民對健康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素養有較高的需求,通過1年干預,每月發放宣傳資料,定期開展
健康小屋自助式服務、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活動和健康素養知識巡講,結合義診咨詢、健康管理和全科簽約服務工作,創新基層健康教育模式,得到了山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山區居民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基本醫學知識匱乏,特別是基本醫療素養和五類健康問題,通俗易懂的干預效果較好,比較容易被居民接受;而專業性較強的基本醫療素養和五類健康問題,不太強容易被居民所掌握,這將是今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重點。本次干預研究表明,需要進一步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廣告,加大公益宣傳力度,不斷增加健康科普報道數量多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途徑和方法宣傳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讓不同文化水平的受眾都喜歡聽、樂意做。同時,創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高健康教育的權威性、針對性、準確性和實效性。
改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個體和群體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固化后就很難輕易改變。對山區居民提供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及慢性病隨訪管理的地點主要在鄉鎮衛生院,應全面提高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水平、技巧和責任心,將健康教育貫穿于診療活動的全過程中。同時,
健康小屋作為健康促進與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堅持預防為主,推進防治結合,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動健康管理關口前移,發揮專業優勢大力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