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最早見于《莊子》 內篇,其有“養生主”一篇專論養生。古又謂之“攝生”。 《老子》中有“攝生者”之說。從詞義而言,“養”即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 “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從含義而言,與養生相似的稱謂,除攝生外,尚有治身、 養性、道生、保生等;對老年人之養生,又有壽老、壽親、養老、壽世等。簡而言之,養生 就是采取措施保養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的行為。
中醫體質辨識養生,作為一門學科,有其自身的體系與完整的理論。養生學是人類為使未病之人不 病或少病得以健康長壽,為使有病之人提高生存質徽以防變防復甚或帶病長壽,根據生命與 疾病發生發展規律而確定的理論,是對各類養生方法與手段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學說。
養生學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探索和研究生命的規律,以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理論和方法為宗旨,進行綜合性養生保健活動,從 而達到強身防病防變防復,以延年益壽為目的的學科。養生學歸屬于中醫理論體系,又與其 他學科有若縱橫交錯的關系,涉及面甚廣。但是,由于養生學獨具特色的理論觀點、豐富多 樣而積極有意義的方法手段、普及性與大眾化的行為模式,使其逐漸形成并發展成一門相對 獨立的新興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