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淸老年
中醫體質辨識養生方興未艾。徐春甫撰老年學專著《老老余編》將養老與“忠孝”相聯 系,無疑把養老尊老上升到倫理道德的更高層面;御醫龔廷賢著《哀老論》對變老的原因 作了專題研究,其《壽世保元老人》對老年人養生提出“五戒”,涉及處亊、衣著、起 居、飲食多方曲,很切實用。
嵌具代表的是淸代著名養生家曹廷棟,據自己的長壽經驗,參 閱300余家養生論述,從日常瑣事、衣食住行等方面。總結了一整套簡便易行的方法,著成 《老老恒吉》,特別是他根據老年人脾宵虛弱特點編制的粥譜,為飲食保健增添了色彩。溫 病大家葉天士的《臨證指雨醫案》載300余例老年病的治驗,并指出中年以“陽明脈衰” 為主,60后以“腎虛”為主,創“久病入絡”的新理論,為老年治病與養生疏通脈絡、活 血化瘀開拓了新思路。
明淸初中時期,中醫養生學已基本成為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畝的實踐經驗的更加系統、科學、完整的專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