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由于淸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侵人,同民黨民族虛無主義和廢止中醫的政策,
中醫體質辨識養生學屢遭拖殘,養生學也因此而停滯不前,幾近夭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醫獲得了新生,中醫體質辨識養生學也開始復蘇。然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養生學并不具備成為獨立學科的條件,它的發展相對于中醫其他學科而言是滯后的。
70年代末期,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潮,黨和政府撥亂反正,尊重科學、重視科學,科學的春天到來了,中醫體質辨識養生學的春天也到來了。
80年代中后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養生康復醫療需求的增長,加上國際老年醫學的迅猛發展,均給中醫養生學帶來動力和機遇。隨后,相關研究機構的成立、相關學術會議的召開、相關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大批古代養生文獻整理出版,現代疾家的養生專著不斷問世。更喜人的是,中醫體質辨識養生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得到審視。
綜觀上下,中醫養生學經數千年歷史,曲折前行,終于跨入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今后,中醫養生學在理論研究上將不斷創新、突破;在實踐運用上將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演進,普及于民眾、服務于社會;在人才培養上以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向社會輸送人才,構建養生康復休系;在學術交流上,源于中國的中醫養生學向世界傳播。我們相信,中醫養生學將為整個人類的健康長壽、醫療保健作出更大的貢獻。